中國時報【郭良傑/台北報導】
法律扶助基金會台東分會執行祕書陳采邑在「給法扶的信」中,提醒法扶會「莫忘初衷」,法扶會總會副祕書長曾前展表示,「采邑的文章是善意的、正面的,或許她不知道總會及董事會運作的細節,有些內容她誤解了。」
據了解,司法院每年編列約七億元預算,交由法扶獨立運作,目前法扶在全台約有二千四百多位律師成員,他們協助弱勢者打官司,除了陳采邑為文希望法扶「莫忘初衷」,能夠更好,社會也對他們的功能有更大的期待。
曾前展說,大家都是為基金會好,都是想把更多的資源及服務,提供給需要的受扶助者,總會會接受陳采邑的建言。
他表示,九十三年的扶助標準是非常寬鬆的,只要是中低收入戶資力不夠者,幾乎都能受到全部免費的法律扶助,今年七月「社會救助法」公布實施後,對低收入戶的認定放寬,但對比中低收入戶收入高五分之一者,是否放寬扶助標準,法扶董事會多次討論後,還沒有決定是否放寬,才會讓人誤解沒有檢討扶助標準。
法扶成立七年來,收案數幾乎年年增加。曾前展說,案件多了,就必須顧到品質,目前受扶助人對扶助律師的滿意度約百分之七十六,法扶會今年的目標是做好案件管理,提昇扶助品質,希望將滿意度提高到百分之九十,這樣對受扶助的弱勢者才有實際的幫助。
至於卡債案件、專職律師的增加、協助八八風災災民申請國賠等,曾前展說,這些專案也都繼續在推動,他了解陳采邑的建言是為了讓法扶會更好,希望大家一起努力。
對法扶會內部的歧見,司法院表示,法扶基金會是獨立財團法人,司法院兩官方董事只占少數,該會有董、監事會來決策運作,司法院向來尊重該會獨立運作,僅在強化扶助弱勢立場提供意見,並持續重視弱勢者意見,希望讓真正需要法律扶助者,得到應有扶助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