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記者呂淑姮台北報導】台灣民族誌影像學會舉辦的「試煉與重生」民族誌影展正在台北真善美戲院上映中,日前在開展記者會上,影展邀集此次參展導演到場,講述拍片的心路歷程。
影展主席胡台麗表示,台灣民族誌影像學會為民間團體,要持續策畫國際水準的民族誌紀錄片影展,在經費籌措上實為不易。包括邀請國內外導演參展、出席並與國內觀眾對談,在在顯示學會盼望從人類學和族群議題角度,帶給國內觀眾更多元的視野。
呈現多元文化聲音
原民會主委孫大川說,以往文字使用權掌握在少數菁英手上,現今有更多的人能運用影像說話,表達觀點,讓不同的聲音能被聽見。
文建會第二處處長陳濟民則說,台灣的民族誌影展為亞洲領先獨創,是首發以族群觀點播映紀錄片的影展,尤其關注原住民族議題,以平權概念為重,使觀眾能看見文化差異。
《亞馬遜的孩子們》、《弓箭2.0》導演丹妮絲.贊馬可在記者會上提到,多年前數次進入亞馬遜雨林部落拍攝,發現照片主角從小到大的成長、地形地貌的改變,在在顯示著外來力量如何進入亞馬遜雨林內的部落;在紀錄片中,可看見部落和科技共生共存的一面。
《我的土地》導演傑森.柏雷格則說,本片是會發生在世界各地的小故事,因為和許多人都有共通性。傑森.柏雷格拍攝的是一個秘魯南部的原住民家庭,主角繼承了父親的技藝,但多數族人漸漸離開部落到都會區謀生,為了獲得更好的資源,族群外移和遷徙、鄉村人口流失到都會區,是所有部落正在面臨的狀況。
《水鼓老人》導演吳永坤說,德昂族神話中,雷與風是天地造物主,水鼓可「遠古回音」再現,是神聖之物,但製作方式以近乎失傳,只有少數耆老會做。導演拍攝紀錄片介紹水鼓製作過程,是要表達對民族與文化衰微的惋惜。
同樣來自中國的紀錄片《牛糞》,由發行人呂賓介紹影片。呂賓表示,雲南是中國最多原住民族群別的地方,共有86個族群別以上;導演拉則是位藏族牧民。
呂賓說,不同族群討論「文化」時,會出現很多不同的觀點,拉則把鏡頭對準牛糞,因為在高原上,牛糞和藏民生活息息相關。片中導演提出反思,沒有牛糞的生活越來越近時,慈悲、因果與善良也將遠去。
觀影也是一種學習
影展開幕影片為導演潘朝成的《收藏的平埔記憶─再現噶瑪蘭與凱達格蘭聲影》,當天座無虛席,許多學生到場觀賞,潘朝成也在放映後與觀眾對談。
潘朝成說,紀錄片是用平鋪直敘的方式讓大家了解平埔族和噶瑪蘭、凱達格蘭的歷史,在片中可聽見族語、音樂,可看見族人觀點。「紀錄片能創造很多問題和討論,這是一種理解的入門。」潘朝成希望,觀影的學生能夠從紀錄片開始理解多元。
映後座談會後,仍有許多年輕觀眾頗感好奇,看見導演便詢問相關問題,包括宗教信仰的選擇、漢化與否的認定、平埔族群究竟是否存在等。潘朝成笑說,族群祭儀的進行,不是要做給大家看才叫「存在」,各平埔族人的族語近年也多見積極復振,各族會說族語者仍不在少數,宗教信仰自由更是個人選擇。
政大民族系副教授王雅萍也在現場等待觀影,她說,民族誌影展是極好的影像教學場域,請學生到場觀看,師生討論並交流意見,可讓觀看紀錄片更有意義。
影展宣傳王姿惠說,此次影展邀請原住民籍學生觀賞並寫下心得,影展結束後由台灣民族誌影像學會評選,優秀影評將會放在影展網頁上,請大家踴躍發表感想。
11日是「試煉與重生」影展最後一日,播放影片包括亞德安.史壯《喀拉哈里迷思的結局》、馬修.蘭席特《死了都要High》、傅可恩與夏雪莉《長官,請別打我!》、黃信堯《沈ㄕㄣˇ沒ㄇㄟˊ之島》。閉幕影片為龍男‧以撒克‧凡亞思《很久沒有敬我了你─紀錄片導演版》、馬賽羅.佛達廉薩《重返憂鬱的熱帶》。





熱門關鍵字: 自拍 情色自拍 偷拍 lv2011門市新款目錄, gucci官網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