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】桃園龍潭道路拓寬引發民怨,為了拓寬工程徵收民地,卻反將對面道路用地賣給民眾,導致通往石門水庫的中正路在127號出現一個大彎道,造成當地交通事故頻傳。居民為拓寬徵收案與桃園縣政府協商多次,卻沒有任何替代方案,13日縣政府前往當地拆除,與民眾發生衝突,事後大動作逮捕6人,居民怒不可遏。
當地居民15日前往總統府陳情,展示13日當天與警方衝突並遭打傷的影片和驗傷單,要求總統落實居住正義,不要在未達成協議前就強拆民宅。
土地徵用黑白來
桃園龍潭中正路是縣道113線的一部分,1972年桃園縣政府公佈都市計畫改善工程,預計拓寬中正路為25米道路,改善交通擁擠狀況。當地居民游先生表示,原本在1956年時就已經計畫要做道路,但是1972年公布的計劃書中,道路中心樁卻被往東移了6米,結果中正路127號開始,道路就往東偏移。
▲桃園縣龍潭鄉中正路單號的14戶民眾,15日在總統府前抗議桃園縣政府13日無預警強拆民房,自救會召集人蔡欽舜(後)表示,桃園縣政府沒有取得居民同意強制徵收私有地,高齡91歲老翁蔡文彩(前中)也痛罵政府比土匪、強盜還不如。(圖文/黃士航)
因為中心樁往東移,西側便多出5米道路用地,逐漸被民眾私占。1987年開始,政府以一坪30多萬的價格賣給民眾。另一邊的東側卻只有每坪5萬元的徵收補償,且從1972年開始限建、限制轉移權狀。
「擺著公有地不用,卻要來徵收私人土地,這是什麼道理。」當地居民程先生氣憤表示,從1980年代開始,居民就一直抗爭,曾經和縣政府溝通協商好幾次。「過去的縣長呂秀蓮和許應深都曾經到場勘查過,覺得有問題,要求暫緩。」游先生說,這次桃園縣政府不再與民眾協商,直接拆除。
協商過程,民眾曾提出替代方案,居民蔡先生建議縣政府取消西側的機車停車格,就可以多出一條車道,再把道路中心往西移一個車道,就不需要徵收東側土地了。不過縣政府並未採納。
駁回請求疑特權撐腰
而三次都市計畫通盤檢討,居民都提出訴求,希望變更設計,卻遭到駁回,當地居民都懷疑,是因為西側住著鄉長、鄉代表和代表會主席等人,因此通盤檢討無法通過,或許與特權介入有關。
東側居民共有36戶,桃園縣政府已拆除22戶,13日再度前往當地進行拆除作業時居民集體反抗,遭警方毆打和逮捕。當地自救會招集人蔡欽舜表示,自己的弟弟在家中,警方衝進來將他制伏,蔡欽舜出示當天的驗傷單與照片,手臂上有多處血痕。當天有4人遭到逮捕,隔天繼續拆除工程又有2名住戶受害。
地價補償不合時宜
蔡先生痛批,縣政府還要從紅線開始往東拆7米,許多住戶的房子被拆掉一半,根本不能住人。因為長期限建且土地徵收地價在30年前已定下來,以游先生一幢兩層的房子為例,補償不到70萬元。
民眾不滿拓寬道路徵收土地,桃園縣政府工務局工程科科長潘子儀解釋,中正路本來就是曲線型,因此中心樁不會在同一直線上,因此3次通檢才沒有通過變更設計。而1972年公佈都市計畫後,西側土地已非道路用地,政府也就釋出販賣給民眾。
「1986年省政府要開路時,土地也都進行徵收並完成程序,所以東側現在的土地是政府的,民眾等於占用20多年。」潘子儀說,至於徵收補償是依照當時價格估算,已是優惠價錢,也都提存到戶頭等民眾去領取。
至於13日進行公務時造成的衝突,潘子儀強調是因為當時有些青少年向公務人員丟雞蛋,才會以妨礙公務逮捕,而14日雖然也有民眾反抗,但沒有太嚴重情節所以只帶回警局扣留3小時,沒有依妨礙公務起訴。






